中传云资讯系统 中传云资讯系统

一辈子做好文化站一件事

2021-08-01 16:45:41 来源: 文旅中国

1999年大学毕业后,张永卿就来到柳疃镇综合文化站工作。这是位于山东半岛西北部、潍坊昌邑市潍河下游的一个镇,因丝织和盐化工产业闻名。彼时她有更好的选择,比如去大城市,或者留在昌邑市区。家人亲朋给她出点子,觉得念了半天大学,回到乡镇工作,有点“亏”。张永卿不这么想,她说,好地方谁都想去,但人人都想去的地方未必适合自己。带着一股倔劲儿,她到柳疃镇综合文化站报到。20多年时间,张永卿从一个基层文化工作的“小白”,成长为与群众打成一片的“群文土专家”。她不让别人叫她专家或者站长,她更喜欢柳疃镇“兼职导游”这个称呼。

“多么痛的领悟”

张永卿(左3)到柳疃镇门八村进行文艺辅导调研 姜爱娣

走在柳疃镇街头,张永卿得快点儿走。不然,打招呼的人太多,几百米得走好一阵子。20多年前,情况可不是这样。

1999年,踏出校门不久的张永卿,来到柳疃镇综合文化站。谁都不认识,青涩的脸庞写满疑惑、茫然。她运气好,遇上一位十分热心、有30多年工作经验的老站长,手把手教她。

20多年过去,柳疃镇综合文化站早已变了模样:原来的一间简陋办公室变成了宽敞明亮的“专用楼层”;配套设施也全,图书阅览室、儿童活动室、书画创作室一应俱全;楼道里人来人往,经常见到化装打扮的群众出出进进,为某个活动做着准备。

有些东西变了,有些东西没变。比如,刚进文化站时,老站长告诉张永卿:“干咱们这活儿,没什么窍门,就是学会跟群众打交道,明白大家想要啥。”这句话,张永卿一直记在心上。后来的日子,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或者取得什么成绩,她总在心里叮嘱自己“胜不骄败不馁”,要时刻明白群众的需求。

知易行难。还有些事,只有经历才能懂。

张永卿至今记得,有一年,她随镇上的一家民营剧团下乡。以前,她也跟着下乡,但干的是“随队摄影师”的角色。那年,她突发奇想,何不穿上戏服,上台跑个龙套?一念之差,在农历正月初五的上午,张永卿穿上戏服,走上舞台。一场戏下来,单薄的戏服让她瑟瑟发抖。更严重的还在后头,由于受冻,张永卿回家便开始发高烧,整整烧了两天。剧团团长来看望,后悔不该让她上台。躺在床上的张永卿说:“我自己硬要上的,跟你没关系,不上还真不知道戏曲演员有多冷,多么痛的领悟。”

因为这次经历,后来张永卿开始想方设法扶持镇上的民营剧团。她说:“人家剧团挣不了几个钱,受热受冻就是为了大家高兴,我有什么理由不服务好?”

“当我来到,我就扎根”

柳疃镇综合文化站组织戏曲进乡村活动 齐占忠

柳疃镇有产业,外来人口多。有的来这打工,有的来这谈生意,有的来这学经验。山东人自古就好客,朋友来了,管吃管住不说,还得把家乡的故事讲好,不能让朋友逛得“稀里糊涂”。

张永卿就是柳疃镇公认的“金牌导游”,但她总是谦虚地称自己是“兼职导游”。哪个村有怎样的红色历史,哪个村出产什么经济作物,哪个村广场舞跳得最好,张永卿心里“门儿清”。这都得归功于这些年,她跑断腿、磨破嘴的调研。

刚到文化站时,得益于老站长的指点,张永卿给自己定了目标:半年跑遍全镇72个村,一年认识所有文艺骨干,3年跟大家处成亲戚。实际上,张永卿很快就跟当地群众文艺爱好者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无论干什么工作,都得有人。文化工作,就得靠文化队伍。”这几年,国家对公共文化事业愈发重视,保障扶持政策不断加码,张永卿干事创业的心气儿很高。她说,目前看,基层文化工作的难点,就是缺少人手,这是普遍现象,没必要藏着掖着。有的村虽然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热情高,但没有领头人,这就不好干。同理,镇上的综合文化站,如果作用发挥不好,那各村的文化工作也没法开展。

张永卿不会唱、不会跳,但她有一颗服务人民的心。

为提高镇上文艺队伍的水平,她有事没事就往市里跑。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她去敲门,找专家,到镇上给村文艺骨干培训,让村民们了解公共文化服务的政策,知晓全民阅读的意义,明白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

“当我来到,我就扎根。”张永卿说,文化站长要像一棵树,只有深深扎住根,才能为群众带来文化的“荫凉”。

“那是一碗粥的交情”

张永卿(左2)和镇上的书画爱好者交流创作经验 邓淑春

基层文化工作,不是挣钱的买卖,但比挣钱的买卖更重要。

为让镇上群众有实实在在的文化获得感,这几年,张永卿顺应群众的需求,在全民阅读工作上发力。每年,柳疃镇综合文化站都制订全民阅读工作方案,重点聚焦某一类人群,开展“新时代乡村阅读季”等活动。

镇上公共资源少,孩子们暑假需要有能去的地方。张永卿和同事们商量,并经过家长们座谈同意,以各村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为依托,举办中小学生读书会。为此,她还专门跑到昌邑市图书馆,请来图书馆员,为孩子们做“领读人”。

群众文化工作,阵地也很重要。

为鼓励各村重视文化活动,张永卿专门组织了一个各村干部加入的微信群。哪个村组织活动好,就重点在群里推介。照片一发,人们立刻知道这是哪个村,大家互相比着建设乡村舞台,无形中提高了文化活动在村干部心中的重要程度。

张永卿想一直在柳疃镇综合文化站干下去。她说,这不是唱高调,也不是什么情怀,就是单纯舍不得。

2019年5月,柳疃镇借着办桑葚采摘节的机会,同步举办镇上首届群众文化艺术节。张永卿作为文化站长,责无旁贷,很多事必须扛起来。小到往音响设备上拷贝音乐,大到节目创作安排,她事无巨细,忙得没时间喝水。

开幕前几天,临近晚上9点,张永卿还在单位加班。附近跳广场舞的群众,看到文化站屋里的灯还亮着,就跑过去看。进去一问,知道张永卿为了忙活演出的事,还没吃饭,群众二话不说,扭头出去了。半小时后,大家端来热气腾腾的包子和小米粥,用家长逼孩子一样的严厉语气,催着张永卿抓紧吃。

低头喝粥的时候,窗外传来广场舞的音乐。张永卿眼睛余光瞥见一旁监督她吃饭的群众,突然有几滴泪掉进了画着小花的粥碗里。

“那是一碗粥的交情。有些人可能觉得一碗粥不值钱,但群众主动送给你一碗粥,那是花多少钱都买不来的。”张永卿说。

责编:贾亭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