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云资讯系统 中传云资讯系统

艺术 | 北京交响乐团携手国乐大师亮相国家大剧院“国乐之春”

2024-04-27 14:03 来源: 文旅中国

暮春之际,万物欣欣向荣。4月25日晚,谭利华与北京交响乐团国乐大师协奏专场音乐会精彩亮相国家大剧院第二届“国乐之春”。指挥家谭利华携手4位国乐大师:二胡演奏家宋飞、竹笛演奏家张维良、琵琶演奏家吴玉霞、古筝演奏家王中山,联袂北京交响乐团再次带来一场国乐与交响、传统与现代、民族与国际相融合的国乐专场音乐会。

音乐会以热烈昂扬的《节日序曲》开场,开门见山直抵人心,表现了普天同庆万民欢腾的节日气氛,迅疾调动起观众的热情期待。率先登场的演奏家是吴玉霞,她与乐队、指挥密切合作,为大家带来琵琶协奏曲《春江花月夜》及琵琶与管弦乐队《乐之舞》两支曲目。

《春江花月夜》是一首家喻户晓的经典名曲,常见独奏、合奏、重奏、协奏等多种演绎形式。由吴祖强于1980年编创的琵琶与管弦乐队音诗《春江花月夜》,是一部具有协奏曲性质的经典作品,把琵琶独特的音韵和管弦乐的纯美结合得天然有序、优雅大气。此版琵琶谱由琵琶大师刘德海编订。琵琶与管弦乐队《乐之舞》是作曲家陈思昂于2016年受吴玉霞委约,根据马圣龙创作于上世纪50年代的琵琶独奏曲《欢乐的日子》编创,曲调热情奔放、语汇生动情趣、节奏丰富多姿,作品将经典的旋律与乐队的热情氛围交织融合,以展现新时代的神情与风貌,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其实,早在2016年,吴玉霞就已与北京交响乐团合作登上过国家大剧院的舞台,那次是吴玉霞的独奏音乐会,给她留下的美好印象至今记忆犹新。“这次虽然只演奏两首曲目,但也有不一样的诠释视角,希望带给大家别样的听觉感受。”吴玉霞表示。

紧接着亮相的演奏家宋飞,同样先是献上一首经典作品二胡协奏曲《二泉映月》。这首作品于20世纪50年代初由音乐家杨荫浏根据阿炳的演奏,录音、记谱、整理,灌制成唱片后很快风靡全国。乐曲改编有多种版本,并传奏世界。这首乐曲寄情山水、借景诉情,自始至终流露的是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思绪情感,作品展示了独特的民间演奏技巧与风格,以及无与伦比的深邃意境,显示了中国二胡艺术的独特魅力。

后演的二胡协奏曲《飞天梦》创作于2020年,是作曲家阮昆申从中国神话传说“嫦娥奔月”、石窟艺术中的“飞天”获取灵感,用音乐诉说中华民族百年复兴,追逐“中国梦”的民族心声,大力弘扬追逐梦想、勇于探索的航天精神。原为二胡与民族管弦乐,本次是其交响版首演,音乐充满想象,轻盈、飘逸。仰望苍穹,激情、温暖、灿烂……“《二泉映月》是二胡经典曲目,这次跟交响乐团合作,更赋予其独特魅力。而《飞天梦》也跟月亮有关,跟我国的探月工程息息相关,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象征。”宋飞坦言,自己想借《飞天梦》这首作品表达现代中国人的自信。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北京时间2024年4月25日20时59分,搭载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八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据报道,约10分钟后,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最新的“太空出差三人组”——叶光富、李聪、李广苏3名航天员目前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演出现场,谭利华也满怀自豪地“插播”感言,借由《飞天梦》一曲,“祝航天英雄们工作顺利、生活幸福!”

第三位出场的演奏家张维良带来竹笛与管弦乐队《吆喝》以及曲目《小放牛》。“吆喝”是叫卖的俗称。旧时京城社会底层的小商小贩基于北京胡同这一特殊的居住形式,为招揽生意、推销商品和出卖手艺的需要,在街头巷尾之间自发口头创唱的一种带有一定韵律和别样情感的叫卖调,从语言、韵律、内容和反映的汉族民俗风情上都具有强烈的京味儿特征。

乐曲由张维良根据北京叫卖调的素材创作而成,由一支竹笛与管弦乐队展开对话,音乐描绘了叫卖人在深秋时节串街走巷,在带有寒意秋叶飘落时的人文感受。《小放牛》原是笛子演奏家陆春龄于早年结合河北民间的歌舞小戏进行的改编及整理,曲子悠远流长。本次演奏的版本由刘森编曲、张维良改编、杨青配器,对于演奏家本身而言,这样演奏起来更加收放自如、得心应手。对于这两首作品,张维良倾注极大心血,通过与交响乐团的合作,赋予其新时达的激情和浪漫。“北京交响乐团作为知名乐团,非常棒!”时隔8年,再次与谭利华和北京交响乐团合作,张维良觉得自己的音乐要“退”回去了,“年龄虽然大了8岁,但音乐感觉到要‘退’回去8岁,更加有青春活力了。”

音乐会最后登场的演奏家是王中山,一首《春风吟》、一首《闹元宵》,前者是演奏者自己作曲,后者由曹东扶编曲、王中山改编。《春风吟》借鉴传统乐曲《阳春白雪》《风雨铁马》的某些音调,并以中州古调《慢吟》旋律为基础创作而成,“各取这三首曲目其中的一个字,故名《春风吟》。”王中山表示,作品表达了万物复苏、春风徐来时人们欣喜愉快的心情,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讴歌了华夏儿女无惧风雨、砥砺前行的乐观精神。

《闹元宵》原为曹东扶根据河南地方音乐编创于1956年的一首古筝独奏作品。此曲经过王中山对乐曲结构和演奏技法的加工和改编后,主题得到进一步升华。中国传统民族乐器与交响乐队的配合,在中乐与西乐、传统与现代间的平衡交融上进行了有益探索,在保留传统韵味的同时融入当代审美,赋予乐曲更加丰富的时代表达,鲜明生动地描绘出了人们载歌载舞、敲锣打鼓欢度元宵节的热闹场面。王中山表示,自己精心选择的这两首作品,几乎都来自家乡的乡情和乡音,“我们力争把传统文化的底蕴创新性挖掘出来,交响乐是中西合璧的一个外在形式,更重要的是充分展现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闹元宵》结束后,观众掌声、呐喊声经久不息。“为了回馈大家这个美好的夜晚,加演一首古筝第一名曲《渔舟唱晚》。”王中山的返场曲目现场鸦雀无声,只见他端坐台上,慢板、快板在指尖像舞蹈旋律般自如切换,一段段动人心魄的乐音天籁一样随之汩汩流淌……在向航天英雄们致以崇高敬意和最美好祝愿的同时,将整场音乐会推向高潮。“真棒”“今天晚上还真挺值”……观众们一边恋恋不舍地离场,一边用片言只语相互交流着音乐会观感。

北京交响乐团团长李长军表示,北京交响乐团虽然是一家专业交响乐团,但也非常重视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弘扬,“我们乐团工作非常重要的一个方向就是促进东西方音乐和文化的交融,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发展。今晚音乐会的演出票卖的非常好,就是一个明证,说明大家非常喜欢,也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充分体现。”

(活动主办方供图)

责编:刘冰